WFU

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低慾望社會來臨?看大前研一對日本社會問題的深入探討


作者:劉家成醫師



什麼是「低慾望社會」?
這裡指的是「喪失物慾和成功欲」,對於「擁有物質」毫無慾望的世代。


大前研一在本書指出日本目前正面臨這個嚴重問題。為什麼?年輕男性不買車,年輕女性則是不買高級名牌。女性對於高級名牌的興趣與嚮往,變得出乎意料的薄弱。所以就出現了「ZARA族」,選購衣服只穿3000-5000日圓的衣服,平常在家就只穿運動服,甚至就穿運動服去便利超商買東西。


喪失大志,個性內向的年輕人


另一方面,「尼特族」(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 NEET)及「飛特族」(自由兼職工作者)也正充斥在這群25-35歲世代的年輕人當中。沒有一般上班族的規律生活,肚子餓了就去便利商店花個500日圓吃個飯糰或便當就能飽餐不會餓死。這樣的現象產生了年輕人「不工作、不結婚、不出門」的社會問題,進而導致年輕世代「向內、向下、向後」(個性內向、向下沈淪、後退消極)的現象。


年輕人不願意背負風險


現在未滿35歲的人,從懂事以來就面對了日本「失落的二十年」,經歷過通貨緊縮、經濟不景氣的黑暗時代,大多數人的心態不只是不願意背負房貸或結婚生子,幾乎所有的風險及責任都不想承擔。面對工作也是如此的消極,因為薪水沒漲,又不能做想做的事,不想擔任只有責任變重的職位,再加上人口減少及超高齡化的社會現象持續發展,認為經濟萎縮是遲早的問題,由於隱約感覺到這個危險,所以不想承擔任何責任。


年輕買房,就會輸在起跑點上


早期的日本中生代會願意背負貸款買房,最主要的中心思想是「現在不買,以後會更貴」。所以就算再苦再累,也會努力工作,奮發向上的爭取自己的人生地位及財富。但是現在的日本年輕人世代,他們認為現在跟銀行申請二十五年至三十年的房貸購買住宅,人生就會輸在起跑點上,因為你是從「負債幾千萬」開始你的人生。

相反的,民眾可用相對便宜的租金租到同等級的房屋。或許有人會認為房貸支付到最後,房子是屬於自己的,這樣心裡覺得比較踏實。但是,等到房子要賣的時候,房子已經不值錢,也無法如自己所願,於年老時有錢購買適合退休的住宅(銀髮村)。所以這群日本年輕世代選擇「不擁有住宅」,其實是很合理的現象。


辛苦工作的父母淪為負面教材


這些年輕人之所以變成「低慾望」的背景原因,可能是他們的父母做了「負面教材」的緣故。這些人的父母剛好是泡沫經濟的年代,為了滿足自己的物慾、佔有慾,以及想要出人頭地的慾望,拼命的工作。雖然父母過著富裕的生活,實際上卻是被房貸壓得喘不過氣來,現實生活並不開心,而夫妻之間也沒有生活情趣可言。所以在孩子的眼中,他們看到的是「庸俗」的父母,潛意識當中希望自己不要變成這樣的人,不要辛苦工作,而是悠哉生活。


年輕人的「窮充」現象;窮,但是很充實?


現在日本年輕人之間引起話題的流行新語就是「窮充」。他們的想法是,不再為了金錢或出人頭地而辛勤工作,正因為收入低,才能過著心靈富足的生活。作者提到,這十幾年來,日本不管是哪個所得階層,實際年收入都減少大約100萬日圓。即使如此,社會並沒有發生抗議或暴動,而是默默無奈地接受這個「窮充時代」,整個社會漸漸地在失去活力。


台灣的社會也逐漸「低慾望」化


整個日本社會除了「低慾望」之外,還存在著「人口減少」及「社會高齡化」的嚴重問題。文中作者除了批評安倍首相的「三支箭」經濟學的錯誤,也提出了許多具體的解決辦法(其實本書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內容都在罵安倍首相…)。反觀現在的台灣,薪資凍漲、未來不明。有許多年輕人明明領著26K,卻手持iPhone,喪失成功欲,只在乎小確幸。

現在日本正在面臨的社會問題,台灣似乎也有這樣的趨勢。從這本書當中,大前研一的見解及深入的觀察,其實可以提供我們省思。如何在這個「低慾望世代」的衝擊下,走出一條積極的道路?大前研一的《低慾望社會》,推薦給你!

延伸閱讀:
亞洲人的歧視》一個日本教授分享:為何寧願國家死亡,日本也不願開放「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