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家成醫師
「張文遠威震逍遙津,以數百兵智退十萬東吳軍,力保合肥,是猛將?還是莽夫?回顧歷史,我想是不言可喻。」
「當面臨危急存亡之丘,前線武將的判斷會決定戰局的好壞,當資源有限及人力不足的情況下,如何打一場漂亮的戰役是不容易的事情」
歷史向來就是成王敗寇
「如果有百萬雄師,張文遠又何必犯險只用數百兵對抗十萬大軍?是英雄還是狗熊?成王敗寇向來就是歷史不斷驗證的事實。事後人人都可以是諸葛,但是大敵當前,是不是人人都可以是張文遠,那就不得而知了。」
三年前的今天我在臉書上寫下了上面這篇文章,記錄了我複雜的心情。
前幾天晚上陪老婆看了一部電影《薩利機長 哈德遜奇蹟》,裡面敘述的東西也有這種成王敗寇的感覺。
這是2009年1月5日真實發生在美國的空難事故。飛機剛起飛就遭遇鳥擊導致兩具引擎都失效,在薩利機長的決策下,成功的迫降在哈德遜河救了機上155條性命。
總是有人需要出來負責?
一場空難但是無人死亡,一個被社會大眾稱為英雄的薩利機長,在電影的倒敘法裡讓我們看到一個凡人的自省與掙扎,因為經歷了這樣的生死關頭產生的創傷後症候群也困擾著薩利。
「過去 40 年我載過百萬名乘客,但最後人們卻要用這 208 秒來論斷我的功過。」
"Over 40 years in the air, but in the end I'm going to be judged on 208 seconds."
—《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 Sully》
成王敗寇,這個社會給我們的價值觀就是如此。既使是成功判斷救了機上155名生命的薩利機長,也要受到政府單位的調查。總之就是要找一個人出來為飛機失事來咎責就是了。
在電影的描述過程中,從一開始政府單位告訴薩利機長電腦模擬飛行的結果是可以安全抵達機場,到了後來真人模擬飛行也是這樣的結果,這讓薩利自省且懷疑自己的決定是不是對的?
"To err is Human"
薩利機長經歷這個事件之後反覆惡夢連連,甚至出現了類似創傷症候群的情況,在電影裡他那種自我掙扎及反思的過程中,他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人性。人性的面向是模擬不出來的,在這個關鍵的208秒內,你所面對的是背負著機上155條人命,你一個決定的錯誤就可能全機喪命。這樣的衝突、心裡的害怕及人性的掙扎,不是電腦或著真人「模擬」飛行可以證明的。
最後,在公聽會上最後證明了薩利的清白,因為單單只是讓電腦及真人模擬飛行當中增加35秒的思考時間,就讓模擬飛行無法成功飛回機場,也讓在場政府官員啞口無言,這個社會終於還了這位英雄一個清白。
整部電影的鋪成非常的平順,但是卻清楚的描述了薩利機長的心理狀態的改變,從驚恐、害怕、懷疑、自省到豁然開朗,這當中他內心世界的自我對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多年前的那場事件,也是讓我心靈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事後的檢討跟長官的批評也曾經一度讓我覺得我是否太過自信?
很巧的是,當我看到臉書上我三年前的回顧,就在三年後的今天我看了這部電影。
搶救生命就跟打仗一樣
在醫療上我們面對的是背負著病人生死的責任,一個錯誤的決定就可能導致病人的死亡。我從來都沒有這麼深切的體驗過,直到三年前在加護病房值班的那件事之後,我才深刻的體悟到這個事實。
一個大腸癌復發開刀術後的病人,剛被送到加護病房之後,護理師就發現引流管源源不絕的流血,病人血壓一時之間掉到地板撿不起來,可以說是性命已經在懸崖邊,隨時會掉落。
我打電話給學長,學長只問我一句話“有沒有機會進去開刀房止血?”
“學長,沒有辦法,這樣送過去病人會死在開刀房路上”
“好!你在加護病房打開腹腔,趕快想辦法加壓止血!”
我感受到生命的尾巴在我手中顫抖
掛完電話,我就趕緊叫開刀房送器械進來加護病房,我則跟外傷科當時值班的主治醫師一起在加護病房幫病人做開腹手術。打開腹部的瞬間,大量的血塊流出,我的心情就像走在懸岩峭壁上的人一樣,深怕我跟病人都會同時掉落深崖,而我也可以感受到加護病房的護理人員瀰漫著緊張的氣氛。
眼看著病人血壓只有40,我的心情不斷的緊張起來,腎上腺素高張的我不斷地喊著「快給我紗布!快!快!」,手術房的護理人員迅速地遞上紗布,整個過程都只有聽到我跟學長的叫聲。看著站在頭端的護理人員正用力的擠壓替代血漿進入病人體內,試圖要維持著病人的血壓,臉上卻露出徒然無功的絕望表情,我開始擔心這個病人可能會死在這裡。
還好,就在我快要絕望之際,我看到一條血管正在噴血,「快!止血夾!」學長趕快拿了止血夾立刻夾住這條血管!
終於,病人的出血止了,血壓也慢慢的回升,當我正在擔心病人會不會醒過來的時候(休克的時間太久,病人就可能會變成植物人),隨著我把病人的腹部傷口縫合的同時,病人也開始慢慢的動了起來,他醒了!這個病人被我們救活了!
其實這個病人可以成功救活其實有很多環節。剛好有一個很有經驗的外傷科醫師在現場,有反應很快的護理團隊及開刀房,還有最重要的就是,病人的生命力很強韌,所以他成功地活下來。這件事絕對不會是任何一個人的功勞,這是所有人的功勞!
事後,這麼重大的事件當然一定會在大外科會議報告,我們當然得面對不少的批評。畢竟這樣的事情並不是常常發生,而這樣的處理也不是很有機會看到的。
“此風不可長”,這是某位長官對於我當時緊急處理病人的批評。
有時候虛假的正義比真實的邪惡還要可怕
那段時間我一直在反省,如果我把病人硬是推去開刀房,結果是不是會不一樣?就像《薩利機長》一樣,他如果當時決定要折返回機場,會不會就在市區撞上高樓大廈,造成了重大的傷亡?(事實上當時的飛機模擬也是這樣的結果。)
飛機事件還可以靠電腦模擬,但是醫療呢?醫療決策是完全無法模擬的,而做這樣決定的前線醫師所面對的心裡掙扎,又豈是你這個坐在椅子上批評檢討且一副事不關己的長官所能了解的?事後檢討往往只是找個人來負責,不管結果是好還是壞。
張文遠的智退十萬吳軍,其實也是建立在當時魏國根本沒有多餘兵力可以解救的狀況下產生的結果,如果當時合肥被吳國打下,魏國可能會面對滅亡的結果也不一定,這也證明了前線將軍的決策能力會影響整個戰局。
我不敢無恥地把自己比喻成張文遠,但是我只想藉這件事表達我多年前的看法。
“事後人人都可以是諸葛,但是大敵當前,是不是人人都可以是張文遠,那就不得而知了。”